收购:毒药还是解药

2012年9月14日,PLX宣布与初创公司Aquantia就出售10GBase-T PHY业务达成一致,Aquantia将接收PLX的工程团队并继续10GbE PHY产品线。PLX在2010年花费$36 million收购了Teranetics公司并进入了PHY市场,但收购并没有达到公司的预期,在投入不菲的研发经费后PHY业务的利润有限。因此Aquantia支付了$2 million的现金就接手了这笔生意。

通过剥离PHY业务,PLX可以降低运营成本并专注在其核心的PCIe交换产品线。同时,IDT收购PLX仍然未能落定,所以看上去IDT对10GbE PHY市场不感兴趣。通过这次收购,Aquantia将成为10GBase-T PHY市场的领先者。PLX的PHY业务将从Arista,Cisco以及其他一些客户那里获得一定营收。另外,PLX的团队将会提升Aquantia未来产品的研发能力,使其能够在与更大的供应商比如Broadcom的竞争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36 million缩水为$2 million

再来看更早期的一个案例:

2007年8月MIPS Technologies公司宣布,以$147 million美元现金收购模拟和混合信号IP供应商Chipidea,MIPS计划通过对Chipidea的兼并进入模拟市场。并成为排名ARM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的设计IP供应商”。然而世事难料,本想利用数字和模拟两条腿走路的MIPS仅仅在两年后就以$22 million的价格将还没捂热的模拟部门出售给了Synopsys。

$147 million缩水为$22 million

蜜桃成熟时之10家SDN初创公司一览

原作者:Chad Berndtson, CRN 编译: Interlaken

摘要:火爆的SDN市场在Nicira被VMWare收购后被彻底点燃,谁会是下一个幸运儿?谁会找到新的靠山?本文按照字母顺序列出10家可能是下一个被收购目标的SDN初创公司,包括ADARA Networks, Big Switch Networks, ConteXtream, Embrane, Insiemi, LineRate Systems, Midokura, Plexxi, PlumGrid,  vArmour Networks等公司。

ADARA Networks

CEO: Eric Johnson

为什么特别是方案供应商在关注ADARA Networks?因为作为冉冉升起的SDN玩家,ADARA是唯一一家制定清晰渠道政策的公司,他们不仅与方案供应商合作甚至与Tech Data公司结成了二次分销关系,Tech Data在其Solutions Center产品中集成了ADARA的Full Stach Engine和SDN方案。Full Stack Engine作为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包括了OSI模型网络的整个七层,将基础设施架构中的各种计算和网络资源、应用、内容、数据以及客户系统等虚拟化,并综合了四个ADARA产品为一个集成系统,比如Gemini系列多播路由器和Mercury系列7层路由器。虽然公司目前计划保持独立,但是ADARA CEO在8月份的一次访问中告诉CRN一切都在进行中,“我们或许会并入一家大企业”

Big Switch Networks

CEO: Guido Appenzeller

除了Nicira,Big Switch Networks(BSN)应该是最知名也是市场认知最高的SDN初创公司,目前已经表示支持OpenFlow协议。由于很对就会推出其控制软件Floodlight的商用版,BSN已经吸引了一些大公司高管的目光。大部分的业界评论都认为BSN终将会在某大鳄公司谋得一席之地,并且目前预计IBM将会是潜在的收购者,因为IBM将重心放在数据中心的整合,与BSN也有联合开发项目比如IBM的Open Data Center Interoperable Network (ODIN)

ConteXtream

CEO: Yaron Simler

ConteXtream总部位于加州的Palo Alto,将自身定位于“为云、管理托管和宽带服务供应商提供云规模的网络虚拟化”。2011年11月,这家已经两岁的公司为云和管理托管服务商推出了ConteXtream Grid,一个分布式4-7层虚拟交换机。将其叠加部署在现有网络架构上,可以将无限多的网络终端连接至该公司描述的“扁平网络”中,方便管理并且减轻网络管理员的压力。

Embrane

CEO: Dante Malagrino

Embrane公司以其超越SDN潮流的眼光为荣,主席兼CEO Dante认为目前的SDN非常狭隘的集中于网络的2/3层。其分布式软件平台Heleos推出近一年来已经赢得了良好赞誉,目的是将可编程网络设计带入4-7层比如负载均衡,防火墙,VPN以及WAN优化。难道这不是大型数据中心玩家的完美补充吗?

Insiemi

CEO: John Chambers (via Cisco)

好的,很明显的选择,Insiemi就是Cisco的“Spin-in”,内部创业团队。Cisco为其提供了$100 million的种子基金,而且具有$750 million收购公司的权利, 这意味着收购方已经敲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与其他SDN初创公司相比Insiemi就不值得关注,考虑到很多消息来源表明Cisco曾尝试收购Nicira,那么Cisco对这个项目有信心吗?

LineRate Systems

CEO: Steve Georgis

2008年成立于Colorado的LineRate在今年四月的Open Networking Summit上横空出世,推出运行于虚拟网络上的软件。LineRate的特点在于它的软件可以运行于普通x86服务器平台上,这意味着客户理论上可以无需配置麻烦的物理网络和设备就建立部署网络服务。目前LineRate提供LineRate Proxy产品,实现从内容过滤到负载均衡在内的全代理4-7层网络服务。LineRate Proxy以及预计其他未来的产品都采用按容量付费(pay-for-capacity)的许可模式。它的早期客户包括hotobucket。

Midokura

CEO: Tatsuya Kato

SDN创新者不仅仅在北美的一个例证。Midokura作为一家日本公司获得了很多早期的关注。公司目前的策略似乎是专注于为基于OpenStack的环境提供2-7 层的分布式虚拟网络,其软件平台MidoNet可以无需改变或者调整物理网络而为基于软件的网络架构提供虚拟交换机、防火墙以及其他网络部件。通过一些投资者包括日本的风投Midokura公司已经获得$6 million资金。

Plexxi

CEO: David Husak

Plexxi是众多获得风投青睐拿到资金的SDN初创公司之一,目前确认在6月得到最新一轮$20.1 million投资,这使得其总投资额达到$50 million。Plexxi近期会发布更多的消息。在今年夏天公司为一些经过筛选的客户提供了Beta程序用来测试其描述为“集成的软硬件产品,可以使得数据中心运营商可以从应用和负载需求的角度来搭建管理网络”。Plexxi用来描述其方案的名词为“亲合性驱动的网络” (affinity-driven networking)

PlumGrid

CEO: Awais Nemat

SDN领域或者说网络虚拟化领域最新引起骚动的一家公司PlumGrid在今年8月从美国Venture Partners和Hummer Winblad Venture Partners获得$10.7 million资金,这是继2011年$2 million投资后的后续投入。工程团队和高管来自于思科、Marvell,Sun,VMware,Nicira以及其他一些公司,由于目前公司产品和服务还不得而知,所以PlumGrid不太谦虚的称其为“网络的未来”

vArmour Networks

最近虚拟化环境下的安全成为热门的市场,对那些能够解决SDN网络安全问题的初创公司来讲需求实在是很旺盛,Cisco和Juniper目前在VM安全方面的收购就是很好的示例。这也是我们对vArmour感兴趣的原因,这家公司由前NetScreen的一些老兵创立,包括在Juniper7年的高管Michael Shieh。vArmour的产品目前还知之甚少,但是它已经引起了一些注意,四月份的Open Networking Summit上vArmour与Big Switch联合演示了其技术。

从Broadcom收购看以色列的风投行业

Broadcom收购Netlogic对国内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的半导体行业来讲无关轻重,但是对于全球半导体行业来讲这是一个重要的序幕,它标志着高端数字芯片设计领域的收购大潮来临。

放眼望去,AlcaLu高调宣布400G网络处理器,华为Solar系列早已经不是秘密,Cisco/Juniper的高端ASIC也发货多年,Broadcom要想打进这几家的供应链除了交换机芯片还需要更多的武器,由此从收购以色列Dune公司开始到收购Netlogic,BRCM可以完美打造从Fabric到control/data层面的完整解决方案。另外据BRCM公司CTO的访谈,Netlogc公司收购的Optichron也有助于公司进入Wireless领域。

这次收购将Cavium/EZchip/Xelerated等公司放到了被收购的边缘。Xelerated要出售的传言已经很久,不知是地处欧洲还是产品线难以整合的缘故,靴子始终没有落地;Cavium出手位于北京的消费类公司芯晟,大概也是对多核产品线的高投入低产出头疼。

作为BRCM的老对手,受此次收购刺激最大的应该是Marvel。Marvel+EZchip拿下不少线卡份额,由此EZchip被Marvel收购的预期越来越大,EZchip的股价也创下两周来的新高。

回顾一下这些风光一时的公司就会发现有很多来自于以色列,Dune(BRCM收购)/Provigent(BRCM收购)/Zoran(CSR收购)/Wintegra(PMCS收购)/Ezchip/etc,虽然肯定也有很多倒在了黎明前,但是以色列的半导体产业链还是令人印象深刻。

以色列人口同瑞士相当,只有770万,但是它有57家公司在Nasdaq上市,排名仅次于中国(美国本土公司除外)。同时,以人均计算,它是全球初创公司最多的国家。

根据以色列风投KPMG7月13日发布的季度调查显示,以色列的科技公司在2011年的第二季度共募得资金$5.69亿美元,达到了两年内的最高值,去年同期是$3.43亿美元。去年5月,MSCI已经将以色列的股票市场评级为发达市场状态。

Fulcrum终入豪门 Intel意欲何为

Linley:6月19日,Intel宣布就收购Fulcrum达成一致,金额不详。Fulcrum公司主席 Mike Zeile以及CTO Uri Cummings连同75名员工进入英特尔。Fulcrum之前在四轮融资中共筹得1.16亿美金,最近一笔是2010年第二季度得到包括Intel在内的战略投资$15 million。

Fulcrum的IP主要集中在异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crossbar,memories和包处理。Fulcrum采用Nexus技术推出的10G以太网交换产品线,比起竞争对手具有低延时的特性。由此,Fulcrum在数据中心和服务提供商中赢得了一些客户,包括ALU,Arista,IBM和NEC。

虽然Fulcrum以低延时和创新的特性进入了以太网交换市场,但是Broadcom博通和Marvell美满科技已经弥补了很多延迟方面的差距并且在端口密度上保持领先。展望未来,Fulcrum很可能拉大与Broadcom的差距,由此此时退出对于一个初创公司和其投资者来讲合乎情理。考虑到Fulcrum不甚光明的前景,Intel做了一笔好买卖,收购金额或许远低于$50 million。

拥有了Fulcrum的技术,Intel显然可以加速创新并扩展收购而来的交换产品线,但是Intel并没有介绍其长期计划。由此并不清楚Intel收购Fulcrum是否是为了获得其客户比如有计划转与Broadcom合作的HP,亦或是Intel对以太网交换有大计划。

虽然收购Fulcrum对于Intel来讲是个机会,但是对于其他两个竞争对手来讲这也是个相当大的机会。我们预计10GbE交换市场在2010年有1.17亿美金,在接下来的3到5年内有两位数的CAGR增长。

Intel已然是以太网适配卡的领导者,有了交换业务后就可以为数据中心提供更加全面的方案。而有了Intel的支持,Fulcrum目前产品线的收入在接下来的三年内应该可以翻番。虽然Fulcum拥有领先的交换技术,但是同Broadcom的Fabrics技术相比缺乏可扩展性。从长期来看,Intel必须决定是否为了保持竞争力而扩展其交换产品线,或者集中火力于高端的数据中心交换。我们相信后一个策略从长期来讲不是一个可以持久的业务方向。